中东的火药味又浓了。近日,一艘美军伯克级驱逐舰,舷号DDG-62“菲茨杰拉德”,突然逼近伊朗海岸,这事儿瞬间点燃了地区神经。
伊朗方面也没客气,立刻派出直升机前往驱离。一场海上惊险对峙,就这么拉开了序幕。
美舰的反应很硬气,直接放话要求伊朗直升机走开,还威胁说可能动用武力瞄准。那意思是:别挑战我底线。
可伊朗直升机也够轴的,就是不撤,继续围着美舰转悠。伊朗军方随即也行动起来,全力支援,摆明了“不惜一战”的架势。
这下美国人有点扛不住了。在伊朗军方的压力下,美军驱逐舰最终选择撤离伊朗沿海水域。
对伊朗来说,这可算是扬眉吐气。上次美军B-2轰炸机群“参战”后,这是美伊首次直接军事交锋,伊朗觉得自己是“硬刚”了“纸老虎”。
极限施压的具象
这次阿曼湾的“擦枪走火”,绝不是孤立事件。它背后,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持续的“极限施压”政策在作祟。
特朗普总统上任后,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,随后便重启并不断加码对伊朗制裁。这刀刀见血的制裁,就是为了把伊朗逼上谈判桌。
特朗普不止一次敦促伊朗就核问题与美国谈判。他的调子一直很高:要么谈,要么可能面临军事行动。
别忘了,特朗普曾下令美军B-2轰炸机群空袭伊朗3处核设施。他近期仍坚称那些设施已被完全摧毁,甚至暗示可能“再来一次”。
当然,美国媒体对“完全摧毁”的说法并不买账,他们认为毁坏程度并不严重,恢复起来并非难事。这多少也说明,这威慑可能没那么“致命”。
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布赖恩·休斯也反复强调,伊朗只有两条路:要么坐下来谈判达成协议,要么就得面对军事行动。
这种“二选一”的论调,就是特朗普政府的典型风格。军事威慑,摆得很明。
红海附近,美国集结了“杜鲁门”号与“卡尔·文森”号两支航母打击群。这些庞大的军事力量,可不是摆设。
尤其是“杜鲁门”号,搭载着第1舰载机联队,里面有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斗机和EA-18G电子战机等。这都是实打实的进攻利器。
而那艘“菲茨杰拉德”号驱逐舰,满载排水量8000多吨,96单元的MK-41垂直发射系统,足以装填射程超千公里的“战斧”式巡航导弹。
它的强大攻击力,足以对伊朗腹地深处目标产生巨大威胁。同时,它还具备强大的防空和反舰作战能力。
美军战舰逼近伊朗海岸,本身就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武力示威。这次对峙,就是这套“极限施压”的活生生写照。
德黑兰的算盘
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,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态度是,绝不会接受一些国家强加其意愿。伊朗的骨头,是硬的。
哈梅内伊随即下令伊朗武装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。这不仅是口头警告,更是实实在在的备战。
伊朗还给邻居们发出了警告。他们通知伊拉克、科威特、阿联酋等国,不许向美军战机开放领空。
否则,伊朗将认为他们会为自己的国家带来“严重后果”。这种区域性警告,彰显了伊朗在中东的地区影响力。
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也放话了:如果遭遇军事攻击或持续外部威胁,伊朗可能会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员。
更狠的是,他甚至提到,伊朗可能将浓缩铀转移到未公开的地点。这无疑是给国际社会丢下一颗重磅炸弹,目的就是威慑。
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少将的表态更是斩钉截铁。他说,伊朗不会屈服于外国压力,并准备对任何形式的侵略作出回应。
萨拉米少将强调,伊朗不担心战争,而且已经制定了战胜任何对手的战略。这种强硬姿态,就是要告诉全世界:伊朗不惧怕一战。
然而,在军事强硬的表象下,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却发出了一个被媒体解读为“服软”的信号。他近期再次强调,伊朗不寻求核武器。
但同时,佩泽希齐扬也明确表示,伊朗需要核科学与核能技术,这方面的需求长久存在。言下之意,铀浓缩活动还得在国际法框架内继续。
佩泽希齐扬还表示,伊朗不寻求战争。可他又补了一句:面对任何侵略,伊朗将坚决回击。这种表述,既有缓和气氛的意思,又不失原则。
他更进一步表示,伊朗愿与美国谈判。但他设了条件:需以间接、有尊严且提供必要保证的形式。因为伊朗对美方不信任。
这种“不信任但又想谈”的复杂心态,恰恰反映了伊朗在当前困境中的策略。既要保持强硬,又要为自己留条后路。
而阿曼,成了这条后路的中间人。美伊计划近日在阿曼举行会谈,由阿曼官员斡旋。
这可不是小事。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维特科夫将率领美国代表团。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则代表德黑兰出席。
要知道,在特朗普“极限施压”政策下,伊朗官员一直拒绝直接谈判。如今对这种间接会谈持开放态度,实属不易。
这无疑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核问题提供了可能性。军事对峙还在,但对话的窗口也悄然打开。
中东棋局的变数
伊朗的麻烦可不止美国一家。来自以色列的威胁,同样是悬在它头上的一把刀。
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最近在形势评估会议上公开宣称,以军已处理了大多数军事行动目标。他提到现在主要战场只剩下加沙和也门(胡塞武装)。
但紧接着,卡茨就话锋一转,威胁说,如果以色列认为有必要的话,则有可能再次打响袭击伊朗的军事行动。这种赤裸裸的威胁,让人心头一紧。
媒体分析认为,比起美国,那个横冲直撞的以色列,更有可能继续对伊朗动手。以色列的这种风格,使得它成为美伊关系中最不确定的第三方变量。
一旦以色列率先动手,美国就有可能被卷入其中。这无疑会让本就脆弱的中东局势,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。
伊朗在中东地区扶持的多个“代理人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抵抗之弧”,在美以连番打击下,已变得支离破碎。这对其区域影响力,无疑是个打击。
然而,伊朗的军事实力依然不容小觑。据英国智库“国际战略与研究所”估计,伊朗现役军人约52万人。
其中,伊斯兰革命卫队人员至少17万人,包括2万守卫霍尔木兹海峡的海上军事人员。这支力量,足以让任何潜在的敌人三思。
眼下的美以伊三方博弈,虽然加沙、也门等地的军事行动阶段已经结束,但整个地区仍是危机四伏。
这不单单是军事冲突,更是威胁、戒备与有限对话交织的复杂局面。这种微妙的平衡,随时可能被打破。
从阿曼湾的炮火边缘,到阿曼的秘密会谈,美伊关系正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画面。一边是战舰逼近的嚣张姿态,一边是外交通道的悄然开启。
伊朗在坚决捍卫自身安全的同时,也在展现其寻求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灵活一面。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,是其在多重压力下的生存之道。
而以色列这个“搅局者”的存在,无疑给本已波诡云谲的中东局势,增添了更多不可预测的变数。它的威胁,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未来,美以伊三方如何在冲突边缘和对话窗口之间进行微妙的权衡与选择,将直接决定中东地区是走向进一步的动荡,抑或是迎来一丝和平的曙光。
鼎合网配资-配资网官网入口-全国10大股票配资平台-山东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